- 发布日期:2025-05-21 07:47 点击次数:59
前几天发表了《伯克希尔进不了白名单》,我们销售主管看后说“能看懂并且欣赏我们的人不会投我们,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投资素养、不需要代客理财;而不懂我们的人更不会买我们,所以你让我去哪里找客户?”我一时语塞,但这两天想了想,觉得还是有三类人适合投我们:
第一类人:无暇或者无心二级市场投资的人。我们的客户中有些企业家,他们通过世间浮沉已经聚集不少财富,也锻炼了识人断物的能力。他们中很多人无暇甚至无意亲自操刀,只想专注于自己的事业,有些人甚至想整天游山玩水、享受生活,但是他们也有配置资产的需求。而这类人真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,不需要每年翻翻的业绩、也不想追求刺激,只想稳健靠谱,我们的产品从长期看至少可以替代理财产品。
第二类人:道已通、术上尚需修行的人。投资是一门道术结合的活,有术无道如无头苍蝇,但有道无术也沦为夸夸其谈。悟道是个瞬间的过程,没法用入行早晚衡量;但术的积累却需日拱一卒,要知道“天赋之才当以勤奋养之”!我们在A股二级市场的投入早已超过“一万小时”,这个领域所能找到的书籍大多都看过。并且恰逢其时、在2005年这个关键时点进入市场、亲历历史,所以我们在“术”上有诸多积累,已经出了两本专著《策略投资方法论》和《周期估值与人性》。那些认同我们的“道”的人,也需要足够的“术”方可执行。
第三类人:对体系和全局有要求的机构。我经常说“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,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”,特别在A股这样一个高度波动的市场。如果对全局和万世没有概念,那如同盲人瞎马、夜半临渊。而我们进入市场之初就干“建体系”的活,这么多年下来已经深入骨髓。所以,即便你最终采取的方法论和我们有所不同,但听听历史演变、海外对照和江湖掌故,对你的投资也大有裨益。
李录老师在一个场合说过一段话,大致意思是说“基金产品是一个很难评价的商品,它不像餐饮那样尝一口就知道,有人有很多年突出业绩都不能证明其投资能力强,所以投资人需深入理解管理人的方法和思路”。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,为此我们写了很多文章、拍了不少视频、甚至出了两本专著系统阐述我们的方法论和成长历程,在私募排排网和我们的小程序、网站有所有产品(除专户和不满六月期限产品)成立以来的周度业绩。我们从来不避讳自己的缺陷、过失和不足,为的就是让有心人全盘了解我们的所思所想,这是一个寻找同路人的过程。我觉得即便规模再小,不适合的人还是不要进来。
关于产品销售和公司发展,我并不像我们销售主管那么“焦虑”。正如我们挖空心思寻找好股票一样,其实很多资方也在挖空心思寻找好产品。资产管理本质上是一个产能过剩但有效供给不足的市场。正如段永平在《大道》中所言:好的公司本质上取决于好的产品,如果产品真的好,那发展是迟早的事。
(转自:凌鹏的策略随笔)